搜索:

医学检验报告翻译

作者:医药翻译   日期:2016-05-01   

医学检验报告翻译

医药翻译网的医学检验报告翻译译员多毕业于国内外著名医科大学,并在各自的医学检验报告翻译领域有过丰富翻译经验。 医学检验报告翻译人员都经过严格测试,大多有国外留学、工作经历,具有良好的医学检验报告翻译能力。医学检验报告翻译网项目组成员对医学检验报告翻译的文化 背景、语言习惯、专业术语等有深入的把握。医药翻译网鼎力提供每位医学检验报告翻译客户质量最高、速度最快的医学检验报告翻译。 医药翻译网凭借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和独特的审核标准已为各组织机构及来自全球的医药公司提供了高水准的医学检验报告翻译,不少的医药公司还跟我们签定了长期合作协议。

医学检验报告翻译的质量和速度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为确保医学检验报告翻译的准确性,项目的全过程如下:
一、庞大医学检验报告翻译团队保证各类医学检验报告翻译稿件均由专业人士担任。
二、规范化的医学检验报告翻译流程 。从获得资料的开始到交稿全过程进行质量的全面控制,并同时做到高效率,快速度的原则。
三、及时组建若干翻译小组,分析各项要求,统一专业词汇,确定语言风格,译文格式要求。
四、医学检验报告翻译均有严格的语言和专业技术双重校对。从初稿的完成到统稿,从校对到最终审核定稿,甚至词汇间的细微差别也力求精确。
五、不间断的进行招聘,充足的人力资源不断汇集医学检验报告翻译界的精英和高手。不断对内部及外聘医学检验报告翻译人员进行系统的再培训工程。
六、曾 6 小时翻译 4.5 万字的速度客户所需。
七、有效沟通。
医学检验报告翻译大项目组协调各方面工作:
高级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
翻译(Translation
编辑 (Editing
校对(Profreading
质量控制(Quality Assurance

医学检验报告翻译技术配备
一、制作部配备有先进的计算机处理设备,多台扫描仪、打印机、光盘刻录机、宽带网络接入、公司拥有独立的服务器,各项领先技术确保所有文件系统化处理和全球同步传输。
二、全球多语系统保证提供病原生物学电子文档翻译件。Windows 系列各种操作平台,Office 系列软件的熟练运用。PhotoshopFreehandFramemakerPagemakerAcrobat
CorelDarw 等软件制图排版及设计,充分满足客户对稿件各种格式的要求。
三、不断探索最新的技术成果并运用到医学检验报告翻译中,从而提高医学检验报告翻译质量和效率。
四、翻译软件 TRADOSTeam Version)充分发挥医学检验报告翻译项目的管理和分析能力。


背景知识

尿液分析仪参考值

尿胆原(URO):

参考值;正常人为弱阳性(+-

临床意义:1. 正常人为弱阳性反应。2.尿胆原阴性常见于完全阻塞性黄疸。3尿胆原增加常见于溶血性疾病及肝实质病变如肝炎等。

附注:

本实验干扰较多,例如甲醛防腐剂,亚硝酸盐大于0.05g/L,可减低反应灵敏性,出现假阴性。尿胆原不稳定,很快氧化为尿胆素,不与试垫反应,故尿液样本不新鲜会出现假阴性。

胆红素(BIL):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在肝实质性及阻塞性黄疸时,尿中均可出现胆红素。在溶血性黄疸的尿中,一般不见胆红素。

附注:尿中含有维生素c或亚硝酸盐而降低灵敏度,或尿液不新鲜或暴露于阳光而呈假阴性。

酮体(KET;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1.严重为治疗的糖尿病酸中毒患者酮体呈强阳性反应。2.妊娠剧吐,长期饥饿,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后以可呈阳性反应。3.急性风湿热,结核病,败血症,急性胃炎伴有严重脱水。麻醉后,中毒性休克等,以可呈阳性。

附注:酮体试垫对温度十分敏感,暴露于室温内湿度中数小时即可失效,故操作时必须于取回试条后立即将试盒盖紧。试垫退色不可在用,同时尿样本应新鲜,如有细菌繁殖可使乙酰乙酸转为假阴性。

隐血(BLD):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含游离血红蛋白的尿称为血红蛋白尿,隐血实验呈阳性。正常人尿中无游离血红蛋白。当体内大量溶血时,尤其是血管内溶血,血中游离血红蛋白可大量增加。当超过1-1.35g/L时即出现血红蛋白尿。此种情况常见于血型不合输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寒冷性血红蛋白尿,急性溶血性疾病等。还可见于各种病毒感染,链球菌败血症,疟疾,大面积烧伤,体外循环,肾透析,手术后所致的红细胞大量破坏等。

附注:试垫检出功能可因尿比重上升或蛋白质增加而减弱,维生素c增加以影响隐血检出,当其含量大于0.57mmol/L(10mg/dl)或尿液以甲醛防腐者,均可出现假阴性。在试垫出现绿色斑点,提示为完整红细胞所致。

蛋白(PRD):

参考值:阴性或弱阳性

临床意义:尿蛋白除了功能性体位性之外,病理性蛋白尿可分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粘蛋白,IgA,糖蛋白等)及假性蛋白尿(混入脓血等)。病理性蛋白尿是肾病一个早期而易被忽视的指标,阳性可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蛋白质定性多为±—++,定量常在0.2g/24h.不超过1.5g/24h)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肾毒性物质引起肾损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损害肾移植,本周蛋白,妊娠与妊娠中毒症,膀胱炎等。许多药物可使尿蛋白阳性,其中如阿司匹林,青霉素,庆大霉素,氯丙,嗪,灰霉素,干扰素,利福平,黄胺类,可的松非激素消炎剂射线造影剂等。可造成测定的干扰或排泄蛋白增多。

 

附注:试垫只对白蛋白有相应的反应,对球蛋白本周蛋白及其他蛋白不发生或仅轻度反应,故反应阴性的尿,并非一定不含蛋白,而对阳性病例或与临床诊断不符合时应用水杨酸发作确认试验。

亚硝酸盐(NIT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尿路细菌性感染呈阳性。

附注:1.如尿夜在膀胱中滞留时间少于4-6h不足以让细菌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故建议以采用晨尿检查为好。2.如食物中完全不含亚硝酸盐,则即使有细菌亦不起作用。3.如肠球菌虽然为致病菌,但无转化硝酸盐为亚硝酸盐的特性,故虽有细菌感染亦呈阴性。4抗生素治疗或维生素c含量大于25mg/dl亦可出现假阴性。

白细胞(WBC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尿中白细胞多为泌尿系统感染时出现的中性粒细胞。

结果判断:增多,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或炎症时,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尿道炎,女性阴道炎,宫颈炎。

结果异常处理:尿中白细胞增多主要与泌尿系统感染有关,应结合尿培养,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葡萄糖(GLU

参考值:正常人尿为阴性,当血糖超过8.88mmol/L时出现尿糖。

临床意义:尿糖阳性可分为暂时性和病理性,暂时性尿糖见于应急反应,一时性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病理性糖尿见于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继发性高血糖性糖尿病,如胰腺疾病,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功能亢进和肥胖症,高血压等疾病。肾性糖尿为血糖值正常而尿中持续出现尿糖,因肾小管糖在吸收功能下降所致。

附注:本实验可因尿中含维生素c而出现假阴性,高比重碱性尿,亦可使糖检出偏低,使低糖浓度尿呈假阴性。

比重(SG

参考值:成人1.015-1.025晨尿大于1.020    

临床意义:又称比密,是指在4℃时尿液于同体积水之比。尿比重的测定常用来衡量浓缩稀释功能。结果判定:1.增高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热心功能不全,脱水,蛋白尿等。2.降低常见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

酸碱反应(PH)

参考值:正常尿液为4.5-8,多数约为6,夜间尿较白天尿为酸。

临床意义:尿液PH值升高(碱性尿)见于进食大量植物性食品,尤其是柑桔类水果,无缺钾的代谢性碱中毒,持续呕吐,呼吸性碱中毒,尿路感染如变形杆菌,绿浓杆菌,尿混入大量脓血,输血后,肾小管酸中毒等。PH降低见于进食大量动物性食品,缺钾性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饥饿,严重腹泻及服用氯化铵等酸性药物时。附注:本实验一般认为无干扰,但如操作时试条上留有较多的尿液,可因尿蛋白试垫上的酸性缓冲液露出,污染PH试垫,实验结果偏酸。细菌繁殖尿样可影响PH值。

磷酸盐,碳酸盐结石见于碱性尿。尿酸盐,草酸盐,胱氨酸结石多见于酸性尿。

尿维生素C

参考范围:0.6-1.4mmol/L

 

 

临床意义:尿液中维生素c含量高低对血红蛋白、胆红素、葡萄糖及亚硝酸盐可产生负干扰,干扰程度随维生素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维生素c检测的作用在于提示其他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防止假阳性。

血液学检查

CD2600血液分析仪个检测参考值及直方图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RBC

正常参考值:4- 5.5×10¹²/L    3.5- 5×10¹²/L        新生儿6-7×10¹²/L

血红蛋白(HGB

正常参考值:120-160g/L         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临床意义:RBC,HGB时诊断有无贫血的依据。生理增加;新生儿,高山居住者。病理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病,脱水。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出血。

红细胞压积(HCT

正常参考值:40%-50%           35%-45%

临床意义:HCT也是诊断有无贫血的依据,临床更多用其了解有无血液浓缩,指导补液治疗。增高;大面积烧伤,体外循环脱水等。减少;各类贫血时,随红细胞数的减少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含量(MCH

正常参考值:82-95(fL)飞升                     正常参考值:27-31pg )皮克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浓度(MCHC

正常参考值:320-360g/L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正常参考值:11.5%-14.5%                        正常参考值:35—56fL

临床意义:RDW是表示红细胞大小不均程度的一个参数,也就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

1.协助鉴别缺铁性贫血和海洋贫血;二者都是小细胞性贫血,但缺铁性贫血(IDA)的RDW增高,而海洋性贫血多数正常,

2 .协助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 (IDA) 的RDW增加,而MCV降低,表明IDARBC大小不均的现象。如果RDW正常的贫血,患IDA的可能性很小。IDA患者在血象出现异常之前,已有RDW增高的表现,所以RDW测定有利于早期IDA的诊断。

3.用于贫血的形态分类;

贫血MCV/RDW分类:

贫血分类

MCV

MCH

MCHC

贫血

正细胞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某些溶血性贫血。

大细胞贫血

增高

增高

正常

各种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不良的贫血

单纯小细胞贫血

减低

减低

正常

慢性感染,慢性肝脏疾病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减低

减低

减低

缺铁性贫血及铁利用不良贫血,慢性失血性

 

贫血分类

MCV

RDW

临床疾病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降低

正常

轻型地中海贫血

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降低

增高

缺铁性贫血,HBH病,坏死性肝病

正细胞均一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慢性病,再障,化疗,急性失血性贫血

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正常

增高

BH病,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原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增高

正常

再障,慢性肾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增高

增高

巨幼细胞性贫血,冷凝集溶血性贫血,白细胞显著增高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红细胞直方图:

以红细胞体积为横坐标,红细胞的数量为纵坐标,绘制红细胞直方图。它能直观的表达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差异性。典型的红细胞直方图上有主群体和足趾部,主群体的范围是50-80fl,高峰对应的体积(横坐标)约等于MCV80-92fl)是一呈左右对称分布的正态分布曲线,足趾部在130-180的区域,是二聚体,三聚体及多聚体细胞,小孔残留物和混杂在红细胞之中数量很少通常可忽略不计的白细胞的反应。

对于红细胞直方图的分析应注意:1.峰的位置;2.峰的宽度;3.顶峰的形状以及有无双峰现象,对贫血诊断有帮助:如峰值小于80fl,峰左移,峰底变宽,显示小细胞不均一性,提示是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大,而峰左移,底变窄,显示小细胞均一性,可能是轻型β-海洋性贫血;峰值超过94fl,峰右移,底变宽,显示大细胞不均一性,此乃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重要直方图特征,当给予叶酸或VB12治疗后,幼稚细胞分化成熟正常,正常红细胞逐步释放入血,而病理性大细胞并无完全消亡,检测时出现双峰形,说明治疗有效。除上述情况外,缺铁性贫血治疗后的恢复期以及缺铁与缺叶酸/VB12同时存在(即二联性,混合性贫血)也可能从图上见到二个细胞群,故不能只根据直方图形的变化下诊断,还因当结合临床资料。

白细胞(WBC

正常参考值: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加:见于初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沐浴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病理性增加:见于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及大部分化脓性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

减少:见于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疟疾,黑热病,再障,极度严重感染,X线和镭照射,抗癌药物化疗。

淋巴细百分比(Lymph%                      淋巴细胞数目(Lymph#

正常参考值:20%-40%                                                          正常参考值:0.8-4.0×109/L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

减少:见于见于传染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n%                    中性粒细胞数目(Gran#

正常参考值:50%-70%                          正常参考值:2.0-7.0×109/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

酸中毒,急性汞铅中毒等。见于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 X线和镭照射,抗癌药物化疗,极度严重感染,再障粒细胞缺乏症。

中间细胞

中间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原始幼稚细胞等。

中间细胞百分比(Mid%                        中间细胞数目(Mid#

正常参考值:3%-9%                             正常参考值:01-0.9×109/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白血病,手术后,烧伤,铅、铋中毒等。一旦发现中间细胞过高则应高度重视,并涂片检查为准。

白细胞直方图:

是根据电阻抗原理构造而成,从直方图上可以较直观地反应个类细胞的增减;三分类仪器的白细胞直方图上,第一群35-90fl是小细胞区,主要是淋巴细胞;第二群90-160fl是单核细胞区,也称中间细胞区,包括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若外周血中出现原始幼稚细胞和白血病细胞,也在这个区域;第三群160fl 是大细胞区,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上述各类细胞的体积是经过溶血剂作用,细胞浆脱水后的体积,因个类细胞体积之间有交叉,所以个区域之中都可能还有其它细胞存在,即各类细胞体积的划分界点不是绝对的。

血小板(PLT:

正常参考值:100-400×109/L

临床意义:血小板减少见于

1.       血小板生成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

2.       血小板破坏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脾功能亢进;

3.       血小板消耗过多:DIC

4.       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血小板增多见于

1.       骨髓增生综合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       急性反应: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等;

3.       其他:脾切除术后;

血小板压积(PCT

正常参考值: 0.108-0.272                                   0.114-0.282

临床意义:PCTPLTMPV正相关,所以PLTMPV的增减均可使PCT发生变化。减少见于血液稀释时,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破坏过多如脾功能亢进,化疗后,败血症及特小型血小板过多症此值均低于正常。增高见于血液浓缩时,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脾切除,慢粒,及新生儿此值可高于正常。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正常参考值:7-11fL

临床意义:1.协助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增生不良者MPV小,破坏/消耗过多者MPV大;2.帮助了解骨髓造血恢复,早期血小板上升;3.估计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MPV下降者,感染严重,予后差;4.估计出血倾向的发生机会和严重程度,PCTMPV同时下降者,容易出血,而且出血严重;

5其他方面的运用:MPV增多见于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血栓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征,镰刀细胞性贫血等。MPV减少见于脾功能亢进,化疗后,再障,巨细胞性贫血等。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正常参考值:15-17

临床意义:PDW是反应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异质性参数,PDW的临床意义有;

1.       观察巨细胞贫血的疗效:该贫血时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明显小于正常,而PDW增高,经维生素B12治疗后,PDWMPV均恢复正常,表示治疗有效,诊断正确。

2.       脑血管疾病的鉴别: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脑血栓患者PDW多为正常,而脑出血患者PDW增高。

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本病时血小板大小不均,PDW增高。

4.       甲亢诊断:甲状腺机能亢进是,PLT升高,PDWMPV均降低。

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DW升高。

6.       慢性肾炎:PDW增高,MPV减少,表示慢性肾炎患者不但有贫血,同时还出现血小板生成生成障碍。

血小板直方图

用于分析血小板大小和形态异常,正常人血小板直方图的主峰在7.5-11fl之间,呈抛物线状偏态分布。某些非血小板的粒子(如气泡,灰尘,红细胞碎片)可在直方图的左端,小细胞则干扰右端, 通过对曲线有轨迹形态分析,可以识别并排除左右端的干扰带来的误差。血小板直方图曲线的左倾/右倾可以提示MPV的偏小/偏大,主峰像左移动表示PLT体积变小,主峰向右移动则表示PLT体积增多。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分析检查血小板计数的正确与否,血小板直方图呈宽峰型和D型时,血小板计数值机器与与手工计数一致性较好,窄峰和M型,L型,U型时仪器计数明显高于手工计数,因而应监视血小板直方图的形态以判断计数可信否。   

临床生化检验(BS300

肝功能试验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参考值:5.1-19umol/L           参考值:1.7-6.8 umol/L          参考值:1.7-13.2umol/L

临床意义:1.判断黄疸程度;总胆红素19.0-34.2umol/L为隐形黄疸,总胆红素34.2-170umol/L为轻度黄疸,总胆红素170-340umol/L为中度黄疸,总胆红素大于340umol/L为重度黄疸。

2.判断黄疸类型:

 

黄疸类型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疾病

肝细胞性黄疸

增高

增高

增高

急性垂型肝炎,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急性重型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阻塞性黄疸

增高

增高

正常

胆道结石,胆道梗阻,肝癌,胰头癌等









总蛋白(TP

参考值:60-80g/L

临床意义:总蛋白升高1.血清中水分减少,而致总蛋白相对增高;凡体内水分的排除大于水的摄入,均可引血浆浓缩,尤其是急性失血时,严重腹泻,呕吐,高热大量出汗时,变化更

为显著。2.血清蛋白质合成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的病人血液中恶性浆细胞产生大量丙种球蛋白,使血清总蛋白大量增加,可达100g/L以上。

总蛋白降低1.蛋白质合成功能障碍;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主要场所,肝脏严重受损时,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坏死,肝癌等。2.蛋白摄入不足;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慢性胃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吸收不良,常见于慢性胃肠道炎,营养不良,妊娠期,哺乳期。3.蛋白质消耗太多: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严重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高热,外伤,糖尿病等;4.蛋白质丢失过多;严重大面积烧伤,大出血等属于蛋白质急性丢失,而长期从尿液中丢失的蛋白质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则属于慢性丢失。

白蛋白(ALB

参考值:38-51 g/L

临床意义:升高,血浆浓缩(严重呕吐,腹泻)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休克严重烧伤,降低:急性白蛋白降低,主要由于大量出血严重烧伤时血浆大量丢失造成。慢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由于肝脏合成功能障碍和腹水生成时白蛋白大量丢失;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时,消化道中蛋白质丢失和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糖尿病,红斑狼疮等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若白蛋白低于30g/L 时,由于血清胶体渗透压下降,可出现全身性水肿。

球蛋白(GLB

参考值:15-35 g/L

临床意义:临床上球蛋白浓度增高比较常见,多以丙种球蛋白增加为主,有以下几种1.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球增多,常见于肝硬化,黑热病,疟疾,血吸虫病,风湿热。2.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3.某些球蛋白增多性疾病,骨髓瘤和淋巴瘤,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肺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

降低:合成减少柯兴氏综合征,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放疗或氮芥中毒。

白球比(A/G

参考值:1.1-2.5

临床意义:临床上用A/G来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当A/G比值<1.0时称为比值倒置,表示肝脏有实质性损害,如持续时间较长,则预后较差。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谷丙转氨酶(ALT

参考值:0-41u/L        0-31 u/L

临床意义ALT在肝细胞中含量较多,且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可溶性不分,当肝细胞受损时,此酶可释放入血,致血中该酶活性浓度增加,故测定ALT常作为判断肝细胞受损的灵敏指标。

急性病毒性肝炎明显升高;中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中度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骨骼肌损伤,多发性心肌炎,急性酒精中毒,砷中毒和服用某些化学药物或抗生素(如利福平,异铟肼,氯丙嗪,苯巴比妥,阿莫西林,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等)可引起ALT轻度或中度升高。

注意:重症肝炎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此时血中ALT可能仅轻度增高,临终时常明显下降而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所谓的‘’常是肝细胞坏死征兆。

谷草转氨酶(AST

参考值:0-37 u/L         0-31 u/L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判断,心肌梗死6-12小时AST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到高峰,3-7天恢复正常。增高:急性心肌梗塞,肝炎,肝坏死,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服

用某些化学药物或抗生素(如利福平,异铟肼,氯丙嗪,苯巴比妥,阿莫西林,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多粘菌素等)

常见疾病ALTAST的变化

疾病

ALT

AST

AST/AST


病毒性肝炎

明显升高,随病情而异可达正常上线10-100

ALT,较ALT轻且恢复早

1.0


重症肝炎

升高在正常上线20倍内,有‘酶胆分离’现象

升高超过ALT

1.0

肝硬化

常轻度增高

升高超过ALT

1.0

梗阻性黄疸

轻度升高

ALT

常〈1.0

溶血性黄疸

无变化

无变化

 

心肌梗死

轻度升高

明显升高,于CK,LD比较无优点

1.0

肌肉损伤

正常或轻度升高

急性期可轻度升高

1.0














碱性磷酸酶(ALP)

参考值:男:53-128 u/L            42-98 u/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1.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肝脓肿,和胆道梗阻等。2.骨骼疾病;由于骨的损伤或疾病使成骨细胞内所含高浓度的ALP释放入血,引起血清ALP活性增高,如纤维性骨炎,恶性肿瘤骨转移,佝偻病,骨软化病,骨折复愈期等。

降低:比较少见,主要见于呆小症,恶性贫血,甲状腺机能减退,维生素c缺乏症等。

γ-谷氨酰转移酶(γ-GTGGT

参考值:11-61 u/L                9-39 u/L

临床意义:GGT 主要用于诊断肝胆疾病。原发性肝癌,胰腺癌和乏特氏壶腹癌时,血清中GGT活性显著增高,特别是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肝转移和肝癌术后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

胆汁淤积可诱导GGT的合成,胆汁可使GGT从膜结合部位溶解释放出。所以高浓度胆汁反流入血,细胞破坏以及膜通透性改变均可导致血中GGT活性增高。这是各种肝脏疾病血中GGT升高的主要原因。如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胰腺炎,胰头癌等。以及长期服用苯巴比妥,苯妥因钠,安替比林,避孕药等,GGT均可升高。

注意;一次大量饮酒12-24小时即可升高可持续2-3周。

肾功能:

尿酸(UA

参考值:202-416 umol/L        142-34 0umol/L

临床意义:尿酸为核酸中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大部分被肾小球滤过,其中90以上的被肾小管重吸收。

血清尿酸测定对痛风诊断有帮助,痛风患者血清中尿酸增高。可达800-1500.

增高:见于1.滤过减少;如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急慢性肾炎,原发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子痫等2.核酸代谢增加;长期禁食以及摄入过多核蛋白,核酸食物。某些白血病及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3.氯仿中毒,四氯化碳中毒,铅中毒等均可引起血中尿酸增高。减少;见于乳糜泻,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后。

注意:肾功能减退时血清尿酸上升,但因肾外影响因素较多,血中浓度变化不一定与肾损伤程度平行。

尿素氮(UREA

参考值:1.7-8.3 mmol/L

临床意义:血中尿素氮主要经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排出。当肾实质受损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血中尿素氮增加,因此,有助于观察肾小球滤过功能,尿素氮由肝脏合成,当严重肝功能不全时其含量以可减少。

增高:1.肾性增高;如慢性肾炎,中毒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肿瘤等疾病,使肾组织坏死,肾单位数量减少而引起肾功能减退甚至肾功能衰竭,肾小球滤过率严重减少,导致血中尿素明显升高。

2.肾前性:主要见于心力衰竭,消化道或手术大出血,创伤,烧伤等疾病引起的休克,还可见于剧烈运动,幽门梗阻和长期腹泻而致的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使有效血容量减少,造成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导致血中尿素潴留而升高。高热,败血症,组织创伤,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组织蛋白质分解增加,使尿素生成亦增多。

3.肾后性;如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肿瘤,使尿道受压等引起尿路阻塞,使上部压力增高,肾脏肿胀,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或停止,使尿素排除减少,导致血中尿素升高。

血尿素减少较为少见,由于尿素在肝脏合成,严重肝病时,导致尿素合成降低,血清尿素减少。大量输液时造成体液稀释也可引起尿素减少。

肌酐(CREA)

参考值:62-106 umol/L                44-88 umol/L

临床意义:血中肌酐主要由骨骼肌的肌酸代谢而来,小不分来自于食物中的瘦肉,经肠道吸收。它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除体外,而肾小管基本不吸收,且分泌已很少。由于肾的储备能力很强,在肾脏疾病初期,如急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清肌酐一般不升高,只有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1/3时,血中肌酐才慢性升高。在正常肾流条件下,血清肌酐升高至177-354时,提示为中度至重度的肾功能损害。

增高:肾源性;如肾功能衰竭,血肌酐浓度常超过200。非肾源性;如心力衰竭,血肌酐浓度上升常不超过200

血清肌酐与尿素氮同时测定更有意义,若两者同时升高,表示肾功能受损。当肌酐大于200,提示病情继续恶化,有发展成为尿毒症的危险,大于400,预后较差。如仅有尿素氮升高,而血肌酐仍在正常范围,可能由肾外原因所致,如尿路梗阻或消化道出血所引起的。

心肌酶谱

肌酸激酶(CK

参考值:24-190u/L                      24-170 u/L

临床意义:CK测定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3-6h就开始急剧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20-30h达到高峰,2-4d后恢复正常。骨骼肌中CK含量较高,在各种类型的进行性肌萎缩是CK活性均可升高,而神经因素引起的肌萎缩如脊髓灰白质炎,

CK活性正常,皮肌炎时CK活性可有轻度或中度升高。

CK升高还可见于病毒性心肌炎,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患者。此外剧烈运动,个种手术或插管,肌肉注射冬眠灵和抗生素等以可引起CK的增高。

乳酸脱氢酶(LDH

参考值:115-220 u/L

临床意义:LDH测定常用于心肌梗死,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1.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生胸痛后8-12h LDH开始升高,24 -48小时达到高峰,酶或性可持续7d左右或更长。升高水平通常为正常的3-4倍,最高可达10倍。LDH中度升高见于心肌炎,伴有肝   血的心衰,重症休克及缺氧。

2.肝病 伴有黄疸的中毒性肝炎患者可达正常10倍。LDH升高亦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3.恶性肿瘤 70%有肝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及20%-60%无肝转移的肿瘤患者有LDH水平升高。霍奇金病,腹部及肺部肿瘤,胚胎细胞肿瘤,白血病等亦有LDH升高。

4.其他疾病 溶血性疾病,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肺栓塞亦伴有LDH升高。

a-羟丁酸脱氢酶(a-HBDH

参考值:72-182 u/L

临床意义:a-HBDH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2-3d达到高峰。11-16d恢复正常,由于a-HBDH活性持续时间长,在ASTCK以恢复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测定aHBDH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此外a-HBDH升高还可见于心肌炎。a-HBDH测定还可鉴别肝脏疾病和心脏疾病,因为两者均可引起LDH升高,但肝脏疾病时a-HBDH变化不明显,而心脏疾病时明显增高。

血脂

总胆固醇(TC

参考值:0-5.6mmol/L

临床意义:影响胆固醇水平的因数有年龄,性别及饮食习惯。血浆TC水平往往随年龄增长而略有升高。但70岁以上则有下降趋势,女性在绝经后超过男性水平,长期高胆固醇,高脂肪和高热量饮食可使TC升高。

1.       病理性血清胆固醇升高 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肝脏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总当管阻塞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时TC显著增高。

2.       病理性血清胆固醇降低 见于肝脏疾病如急性肝坏死,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癌症晚期等。

甘油三酯(TG

参考值:0-2.3 mmol/L

临床意义:血清甘油三酯也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体重超标者往往偏高。

1病理性增高 见于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其他肝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胰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先天性脂蛋白脂肪酶缺陷等。

2.病理性降低 见于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肝功能严重低下、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参考值:男≧0.9 mmol/L             女≧1.15 mmol/L

临床意义:HDL的含量与冠心病发生呈负相关,也被临床医学用做估计冠心病危险度,

HDL-C低于0.9mmol/L是冠心病危险因素,

HDL-C下降多见于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等。高TG血症常伴有低HDL-C;肥胖、吸烟者的HDL-C也常 偏低,但适量饮酒和长期体力活动会使之升高。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参考值:0-44.1 mmol/L

临床意义:LDLHDL在维持人体内胆固醇代谢平衡中左用时相反的。LDL 把胆固醇带到组织中,而HDL则有转移组织细胞内胆固醇的作用。LDL是人体内最主要的总蛋白,故在脂肪黛西紊乱时,LDL可明显升高。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肾病综合征等。据研究发现如大于4.14mmol/L为冠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

葡萄糖(GLu)

参考值:3.33-6.11mmol/L

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在神经体液和器官的调节作用下,维持其相对恒定,一旦调节发生紊乱,就会导致高血糖症或低血糖症。

1.       生理性高血糖 饭后1-2h、注射葡萄糖后、情绪紧张激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或注射肾上腺后,可出现生理性高血糖。

2.       病理性高血糖 多由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所致,如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细胞瘤,胰岛α-细胞瘤等。

3.       生理性低血糖 见于饥饿和剧烈运动后。

4.       病理性低血糖 胰岛β-细胞瘤,肾上腺皮质或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肝病等。

电解质

钙(Ca

参考值:成人2.1-2.9 mmol/L          婴儿 2.5-3.0 mmol/L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1.溶骨作用增强;如甲状旁旁腺功能亢进,造成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促进溶骨作用引起高血钙;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肿瘤细胞可分泌能激活破骨细胞的物质,使破骨作用增强引起高血钙。2.小肠钙吸收增加;如维生素D摄入过量。

降低见于1.溶骨作用减弱,成骨作用增强;如甲状旁旁腺功能亢减退,甲状旁腺素分泌减少,破骨细胞减少而成骨细胞增加 引起的低血钙。2.小肠钙吸收减少;如佝偻病和骨软化病,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钙吸收减少。3.肾功能不全;如慢性肾炎尿毒症,肾中羟化酶不足使得活性维生素D3减少而引起低血钙。

镁(Mg

参考值:0.04-2.05 mmol/L

临床意义:(1)血清镁升高:可见于肾功能不全,特别是在少尿、无尿时期,由于肾清除功能降低,血浆及红细胞内酶含量均增高,可出现高镁血症。此外还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Addisan病、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及用镁剂治疗过量时等情况。血镁增高可出现镁中毒症状,如深部腱反射消失、肌肉瘫软、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血镁过高时可发生心脏骤停。

(2)血清镁减低:和高血镁比较,低血镁较为多见。且常伴有性电解质紊乱。血镁减低可见于镁摄入量不足,如禁食、呕吐、慢性腹泻、消化吸收不良,还可见于尿排镁量过多,



如肾功能不全多尿期,服用利尿剂等情况。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症、糖尿病酸中毒时也可出现血镁降低,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促进镁的丢失,高血钙时增加尿镁排出,术后输液期血清镁可暂时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低血镁时临床症状可能不显著,亦难以确定。而且低血镁患者常同时伴有水和电解质紊乱,例如,低血镁时可有低钙、低钠、低磷等同时存在,低血镁和低血钙症状相似,不易区分,所以有怀疑时应进行血镁测定

磷(P

参考值:成人0.81-1.62 mmol/L          儿童1.30-2.26 mmol/L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1.磷吸收增多;如维生素D摄入过多,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2.肾排泄磷减少;如肾功能不全或衰竭,3.溶骨作用增强;如恶性肿瘤。

降低见于1.磷吸收减少;如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和骨软化病,2.肾排泄磷增加;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淀粉酶

α-淀粉酶(α-AMY

参考值:0-100u/L

临床意义:血清(尿)淀粉酶活性时诊断胰腺疾病的重要指标。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中的淀粉酶显著增高。急性胰腺炎发病8-12h血清淀粉酶开始升高12-24h达到高峰,2-5d下降。如超过500 即有诊断意义,达到350 应怀疑此病。尿淀粉酶约于急性胰腺炎起病后12-24h开始增高,下降比血清淀粉酶慢,所以在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定尿淀粉酶更有价值。

急性阑尾炎、腹膜炎、肠梗阻、肾功能不全、胰腺癌,胆结石、溃疡病穿孔以及注射吗啡后等可使淀粉酶升高,但常低于500,降低见于肝疾病。

免疫学检验

类风湿因子(RF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RF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未经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阳性率为80%,且滴定度常在1:160以上。临床上动态观察滴定度多少,可作为病变活动及药物治疗后疗效的评价。其他风湿性疾病如SLE阳性率为20%—25%;硬皮病与皮肌炎阳性率为10%—24%,滴定度较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和约50%的健康人体内都存在有产生RF的B细胞克隆,在变性IgG(与抗原结合的IgG)或EB病毒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RF。健康人产生RF的细胞克隆较少,且单核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可抑制RF的产生,故一般不易测出。

RF有IgG、IgA、IgM、IgD和IgE五类,用凝集试验法测出的主要是IgM类。在RA患者,高效价的RF存在并伴有严重的关节功能受限时,常提示预后不良。在非类风湿患者中,RF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这些人以后发生RA者极少。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猩红热、丹毒、链球性咽炎、扁桃体炎。对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有间接诊断价值、若多次检测结果递增,并伴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可有助于诊断。 2,少数非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病毒性



肝炎、肾病综合症、结核病、结缔组织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性骨髓瘤等。 3ASO增高见于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化脓性感染、A群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败血症

乙肝五项

参考值:阴性

HbsAg  抗-HBs  HbeA  抗-Hbe 抗-HBc         临床意义

+     -      +     -    +     

急慢性乙肝 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即俗称的大三阳

+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传染性弱。即俗称的小三阳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弱

-     +      -     -      -    

注射乙肝疫苗后、HBV感染后已康复,有免疫力

-    +      -     +      +    

急性HBV感染后已康复、近期感染过HBV,有免疫力

-    +      -     -      +    

感染恢复阶段,抗HBc短期存在,既往感染,有免疫力

+    -      -      -     +    

急性乙肝病毒感染 、慢性乙肝HbsAg携带者 传染性弱

-    -     -      -     +    

既往感染 、急性感染窗口期

其他少见模式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1. + - + + + 1、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2、慢性乙肝

2.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3. - - - + + 1、近期既往感染 2、急性期感染恢复期

4. + - + - - 早期HBV感染者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5. - - - + - 急慢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6.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趋向恢复 2 、慢性携带者

7.  - + - + - HBV感染已恢复

 



本文关键字:医学检验报告翻译  医学检验翻译  处方翻译  治疗翻译  医学报告翻译  

上一篇:患者资料翻译   下一篇:诊断书翻译

SCI论文学术翻译服务SCI论文翻译 医药翻译相关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04-2016 医药翻译网  粤ICP备12083306号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