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医学翻译的常见事儿

作者:医药翻译   日期:2016-11-15   

  出国看病,语言关难过 

  国外顶级医院的专家首先需要通过病历来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的了解评估,以此来决定是否可以接收并安排预约,这就要求了将中国医生如天书般的病历按照国外顶级医院的要求、翻译、整理成国外专家可以无障碍阅读的制式病历。

  因而,病历的翻译质量也决定了国外专家是否能准确,快速的了解患者的病情,以迅速作出判断。

  医学翻译,医学是关键:翻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指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能随意增减的意思。这就要求翻译者对原文了如指掌,对于医学翻译而言,首先就是需要彻底明白医生在病历上说了什么,单单是这一项,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翻译病历,首先就是要看明白医生写的内容。因为目前中国医生基本上都采用手写的纸质病历,每个人手写字体不一,大部分的因为赶时间就是笔走龙蛇,不是很好辨认,加上还有时不时出现的笔误,如果没有医学背景来帮助分析,想弄清楚病历上的每一个字体,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儿了。

  一般翻译上有一个通用的法则叫“模糊处理”,就是遇到不好翻译的地方可以用相应的表达来代替。但是医学翻译不同,它关系到是否能准确的把患者的病情传达给国外的专家,几乎要精确到每一个字体。弄明白病历上的字以后,翻译们就要弄明白医生到底说的是什么,每一个科室、每一种疾病都有一套知识体系、术语、惯用语、很多用语,不是一门专业的专科医生可能都不知道。比如病理报告上会有“粘卡”这一说法,如果按照字面意义翻译,国外医生是无法看懂的,其实它是“粘液卡红染色”的意思,是一种专门的染色方法;同样还有“冰剩”它是指的是“冷冻切片后剩余的组织”。这类词语在报告中比比皆是,一个没有医学背景的翻译是很难理解和翻译这类词语的。

  翻译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要求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译文通顺明白。

  中国的西医大部分是由国外传入,很多治疗方法都是在国外开展以后才进入中国,但是国内医生对一些传统的项目进行了改良,形成了一套自有体系,如果没有在医疗与实际之间接触过,很难有机会知道他们与国外术语的一一对应关系。比如在乳腺癌的治疗方面,根治术通常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部分医生通常会在病人的病历上写上“根I甲”来代表一种改良后的乳腺切除手术,但是国外医院用该手术发明人的名字来命名,这就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来帮助,才能知道该如何解释。

  同样,在一些病情的描述上,国内为也有不同,比如先天心病的描述中,国内医生常常会使用“心肌窦系开放”的说法,而国外常用的描述是“持续存在的心肌窦系”,如果按照”开放“的意思翻译成“open”,这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

  很多这类似是而非的翻译,会给国外专家阅读病历造成障碍,国外专家不得不向真正了解中美医学差别的人寻求帮助,这就延缓了他(她)们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病情的速度,进而使预约时间往后延。

  融会贯通,纯正表达是对一篇翻译文章的最高评价,对医学翻译来说,主要是指病例是否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于都病例是一件需要下“苦力气”的的事情,中外医生都是如此。出国看病的患者,往往会在国内多家医院就诊,少则几家,多则几十家,累计下来的病历厚厚一摞,翻译人员首先要将病历资料梳理清楚,再进行翻译,这就要求翻译人员不仅要了解疾病,还要具备非常强的逻辑能力,医学翻译的角色基本相当于一个全科医生,如果翻译一个新的病历,眼中看的不仅仅是病历本身,而要从疾病最基本的内容出发,从器官开始,重新将有关疾病的方方面面构建起来,了解病历中每一个检查的意义,知道医生都做了什么,可能有什么没做,在翻译的时候通过顺序安排,将这项隐含的内容体现出来。要做到这一点,仅仅是闷头翻译还不够,得不到国外专家对病历质量的反馈,无疑是闭门造车。

  随着翻译病历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翻译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原来在病历翻译上卡壳了,可能只能单枪匹马的找地方去解决,但现在队伍越来越壮大,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出现问题大家一起集思广益一讨论,很快就能找出解决的方法了。借用互联网的说法就是“大数据,云翻译”。



本文关键字:病历翻译 医学翻译   

上一篇:SCI论文翻译技巧   下一篇:医学翻译中翻译腔的主要成因和应对策略

SCI论文学术翻译服务SCI论文翻译 医药翻译相关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04-2016 医药翻译网  粤ICP备12083306号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