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统一免费服务热线: 400-812-1911 ; 400-605-0102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作者:医药翻译 日期:2016-11-09
病历翻译是出国看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又是非常容易犯错的一步,非医学与英语同时精通的专业人士不能胜任;试想,如果不能理解中文病历内容的遣词用句,如何将其转换为英文?这不是随便找个英语专八出身的翻译者就可以胜任的。
出国看病不仅仅是病人到位就可以解决的,很多在中国查出疾病,却是没有得到良好治疗效果的患者,或者是需要出国看病邀请函的的患者等各种客观的原因,都是需要患者能够将以前的病历合理的翻译成中文;
出国看病病历翻译需要注意什么样的问题呢?需要注意什么样的技巧呢!
1.医学用词翻译,难在缩写和惯用法
医学专用名词浩如烟海,有部分单词甚至可达十几个字母,有时仅仅差一两个字母翻译出来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而一个医学翻译者较为难的是,医生为了记录方便,使用一些不规范的写法,如在病历中写到BP160/89mmHg。有医学背景的人一看便能明白BP为blood pressure(血压)的缩写,但是一般人因不具备一定医学背景,很难辨认。再如,眼科检查中医生写道:PE:R=0.4, L=0.7。这其中的PE为physical examination(查体),R与L分别代表了右眼与左眼的视力。这其中的R与L或许会有人想到是左右眼,但是很专业的内容就另当别论了。我们举个稍微有点儿难度的例子,心内科病历报告中写道患者查体RCA见100%闭塞。这其中的RCA是right coronary artery的简写,意思为右冠状动脉。
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医生对医学术语的惯用法也是完全不同,
美国中部、东部和西部,英文习惯就存在差异,美国各州的医院对病理科常用语也会不同,如安德森癌症医院和麻省总医院的习惯用语有时就不同。所以对医学翻译来说,面临的挑战很大:不仅要力求准确规范,还要力争更符合国外医院医生的表达习惯。由此可见,医学翻译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医学背景,否则翻译不好或者翻译错误就势必会给患者和患者家属带来一定的困扰,从更本上来说就是对患者的健康不负责任,如果要精益求精,就要学会国外医生习惯表达用语和临床常用缩写,让病历翻译更规范更专业,更符合国外医生的阅读习惯,也能提高翻译效率。
2.医生字迹缭乱,对翻译者的能力也进一步的加大了要求
不可否认,很多医生们的字迹确实很难辨认。他们在书写病历时并不是一笔一划地写,而是采用简写词或行业术语。比如,维生素简写为VE,倘若再用潦草的字迹书写,很多人会想到医生书写的是汉字,而实际上则是英文字母。但医生还是能看懂其他同行写的病历。为什么医生能看懂别的医生书写的病历,而其他人不能。原因是这样的:对于一个熟知某一领域的大夫来说,平时用药及处理方案都是通用的,别人的用药及处理方式与之相差无几,他们之所以能看懂完全靠的是自己的经验,并不是受过特殊的字迹书写培训。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手写病历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的专业能力对译文准确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相应的医疗背景,单凭自己去识别那些缭乱的字迹,翻译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最佳。
3.错误的翻译让国外的医生 雾里看花
曾经有国外医生拿着一份中国患者的英文病历报告奇怪地某位专业医学译者说:“这是什么癌?是不是中国新发现了我还不知道的癌症?”原来,这份病历上写着“spray door cancer”,字面意思是“喷门癌”。译者看了中文病历原文后,觉得啼笑皆非:原来中文病历上的病种是贲门癌,应翻译为“carcinoma of gastric cardia”,难怪国外医生看不懂了。
类似这样的笑话很多,用这样的病历来看病的患者一般都是随便找个翻译公司翻译的,有的甚至是拉个过了英语专业八级的学生,翻译人员并没有专业的医学背景,所以病历翻译得非常不正规也不专业,国外医生根本看不懂,而这样的后果只能是耽误疾病的治疗或导致错误的诊疗结果。
上一篇:医学翻译简介 下一篇:医学翻译眼中的中外医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