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衛生部醫政司指導、衛生部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承辦的2012年全國內鏡診療管理和技術交流大會日前在京召開。
一直以來,在外科領域存在三大重點問題:出血、疼痛、感染。隨著診療技術和醫學材料的發展,這些問題都陸續得到了很好的控製和解決,特別是以內鏡為代表的微創診療技術的出現,有效地緩解了出血、疼痛和感染問題。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出席會議並指出,在內鏡診療技術快速發展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同時,內鏡診療技術涉及臨床諸多專業領域,部分技術專業性很強,操作複雜,風險高、難度大,如果不加強管理,也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長期以來,各地在內鏡診療技術臨床應用水平、內鏡醫師培養等方麵參差不齊,發展十分不平衡。有的醫療機構在自身條件和技術能力尚不滿足的情況下,盲目開展新技術和複雜技術,忽視了技術的複雜性和高風險性,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馬曉偉強調,在下一步推進內鏡診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過程中,將進一步加以規範引導。首先,要規範內鏡診療技術準入管理;其次,要加強內鏡診療技術質量控製;第三,要開展規範化培訓工作,加強內鏡醫師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內鏡診療技術臨床應用水平。他要求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
醫療機構要充分認識到開展技術規範化培訓、加強內鏡醫師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加大投入,精心組織,保障工作順利推進。
中國科學院趙玉沛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樊代明院士等領導與嘉賓出席會議開幕式。來自衛生部有關司局、全國各省市區衛生廳局、三級醫院和中華醫學會有關專業學組的15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本文關鍵字:交流服務 內鏡診療 感染 疼痛 出血 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