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6年旅美医学翻译所见的中外医疗差异

作者:医药翻译   日期:2016-03-16   

中美医生的培养,收入待遇都不一样,如果用要求美国医生的要求去要求中国医生,这也确实困难。美国医生都是需要预约看病的,而且病人数量也不会像中国医生一样一天看六七十个病人。中国医生看的病人太多了,就没有时间和病人长时间谈话。

 

对于医疗服务的评估,不仅有治疗结果的考量,也有服务过程本身的评价。对于患者与医生来说,有时候诊疗过程更能体现医疗服务质量的水平。

 

在医疗服务的细节上,中美的差距依然明显。首先体现在就诊前,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信任感、舒适感的培养,其次在慢性病的治疗上,对患者用药疗程的谙熟,患者随访和取药的便捷性等等,都体现着细节的差异。

 

在中美医疗服务差异的背后,呈现出的是医生培养制度的差异,医生待遇的差异,医疗保险的差异,考核与薪酬的差异,医疗大环境中的各个主体地位与思维的差异。



细节之处见差异

 

我有一次带着家人去国内一家医院做CT,登记时,工作人员没有提醒要准备水,轮到检查的时候,突然说:你带水了吗?



我说:“没有。



她说:“赶紧,去买两瓶矿泉水。

 

这就需要患者自己再跑出去买矿泉水,年轻的患者可能没有什么大碍,但如果是腿脚不利索的老人,就加重了他们的就诊负担。虽然医生每天要照顾很多病人,也是很辛苦,但是在这种细节上何尝不能做得更好一点?这种让病人方便的细节服务在国内医院还是特别缺乏。

 

相比之下,国外医疗服务的细节处理得就很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是以患者为中心,一切服务都围绕患者。整个医院从上到下,各个部门都贯彻这一宗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名患者进医院,比如说需要CT扫描,从在前台登记那一刻起,服务就开始了。首先服务人员的态度特别好,问一下患者的基本情况,用来填一个表格。

 

检查前,有些病人需要喝口服造影剂,这些医院都会提供,并且有好几种口味,如雪碧味、苹果汁味,橙汁味等等,还有常温、冰镇供病人选择。我了解的国内的情况是,不是所有人都喝口服造影剂,而且只有一种口味供选择。

 

这只是一个CT检查体现出来得中美医疗服务的细节差异,其它诊疗服务中的差异也存在。

 

在美国,医生有足够的时间与病人交谈。美国是三级医疗体系,一个病人看医生,分好几步走,先是初级人员(护士)问问基本的情况,填表;然后接触中级人员,一般是医师助理或者高级护士,和患者交谈,问问详细的病史,做好记录,然后再去办公室,向主管医生汇报。主管医生了解清楚病情,他在计算机里检查病人所有资料,在心中形成基本的治疗方案。所以病人看病等候的时间有时很长,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患者进入医院后,要先和几个人谈,最后医生才来。医生会向患者说,刚才我的助手已经跟我谈了你的情况,我基本知道了,我先确认几个问题。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会给患者提供一个治疗方案或者进一步检查的方案。有的时候,医生先让病人去检查,一星期之后,再回来复诊,这些时间都会一次性给患者全部约好。这样的话,就不像在国内看病的病人,再次挂号不一定挂得上。

 

有一次,我在国内和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同坐一辆车。她跟我说:看病真难,每隔几天去医院挂个号,开点药。



我问她:“就不能给你多开一点?



她说:“不能多开。

 

所以,我在想,这么大岁数的老人,走路都不方便,还要让她时不时到医院挂、排队,楼上楼下地跑科室、交费、取药,真的很不方便。

 

在国内,从病人的角度出发,他们会觉得看病不方便;但是从医生的角度,如果我作为国内的医生,我也会觉得有很多的委屈,比如说我一天看六七十、上百个病人,怎么可能还给每个病人约好复诊时间。

 

我有高血压,在美国,医生一开药就开三个月的,所以我根本不需要频繁地去看医生。有时候,我在家里,直接给医生打一个电话,跟他说我的药没有了,医生就开续药单,我只需要到我家旁边的药房去取了就好,这样其实就省去很多的门诊量。在中国,医生最多开两个星期的药,特别慢性的疾病,最多的时候开一个月的药,所以患者需要频繁地去挂号、开药,这得增加多少无效门诊量?国内的药房没有和医院挂钩,所以没有一家医院能把处方开到离患者最近的药房。这种状况,无论病人还是医生,其实都不觉得方便。

 

竞争以质量取胜



国外医院的竞争以医疗质量致胜,比如美国的医院每年都有特别细化的评分排名。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有一个口号是个体化医疗。例如,同样是肺癌病人,治疗会根据病人的情况,各个学科合作综合制定一个适合的方案。病人来到医院,可能先见肿瘤内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发现患者的病还有手术的可能,就会帮患者直接联系外科,这是一整套的合作。美国的多学科协作非常普遍,病人诊疗很方便,不用自己费太多精力,因为病人有时确实无法判断自己该去什么科室。

 

如果癌症病人经过常规化疗都无效,病人就会被建议转入临床试验中心。临床试验中心会给患者做出评估,看有没有患者可以试用的临床试验用药,有没有适合的临床实验用药,包括一些新药。MD安德森癌症中心在基础研究上的力量很强大。临床实验室会给病人做一些基因检测,查出某些基因变异,根据基因的靶点,生产一些新的药物。即使当时没有针对性的新药,但以后会研发生产,整个流程都是完善科学规范的。

 http://www.fanyigongsi.net

基础实验也是为临床服务。国外的医院和医生的病人数量完全是靠名气和质量来取胜。安德森的癌症治愈率80%+,整个美国的平均治愈率是60%+,中国的治愈率是30%+。临床专业推荐指数,MD安德森癌肿中心是64.7%,存活指数安德森都是1010是最高的,病人数量安德森是6838位。

 

美国除了评比医院,还会评比医生(best doctor),五年一评,他们可能有各种评价指标。医生每年看多少病人,对病人的反馈。而且美国对医生的满意度还有第三方调查。

 

医院对医生的考核主要是医疗质量、服务质量,都是很严格的。国外的医疗行业很规范,治疗疾病都有行业指南,治疗方案不能超越大的框架。治疗的时候,什么药开多少剂量,肯定不能出。如果出了的话,根据指南,患者可以起诉医生,一旦起诉,对医生的罚款很厉害,吊销执业执照都有可能。

 

所以在美国,完全靠医生的经验行医的这种情况不太容易出现。一般情况下,经验判断在于判断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比如,什么时候换药,什么时候可能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等等,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些经验的因素。但具体到治疗方案上,差异不是很大,尤其是大的综合性的肿瘤中心,不会出现A医院用A方案,B医院用B方案,两种方案完全不同的情况。

 

背后的经济杠杆



国内挂号费太低,挂号费都是领个号,付给医生5块钱,最多增加100元。在国外,看一次病,医生轻易就能获得300多块钱报酬,国外医生的医生收费不会像国内那么便宜。如果医生是专家的话,都按时长收费。医生跟病人交流多长时间,病历都有记录,专家和患者谈话,谈1小时和谈30分钟,收费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说,美国的收费价格更合理,医生积极性更容易被调动。

 

中美医生的培养和收入待遇都不一样,如果用要求美国医生的标准去要求中国医生,这也确实困难。在美国看病都是需要与医生预约的,而且医生也不会像在中国似的一天诊治六七十个病人。中国医生看的病人太多了,就没有太多的时间跟病人长时间谈话。

 

国外医生的收入基本上是固定的,但是年终一般都有奖金,而且他的收入和该收病人多少钱没关系。医生并不知道具体病人该收多少钱。医生只知道自己的能力如何,只有这样,他才能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医疗服务质量就上去了。

 

但同时美国政府对医生开药有相关规定,他也不敢开大处方。我是高血压患者,医生给我三个月寄一瓶药,但有一次,寄的一瓶药我找不着了,我就只好跟医生说,你给我开点药,我去药房取。但是他不给开,他说我这样就超量了,规定限制他,保险公司也有限制。美国整体的国家体制就是每个部门之间相互制约,保险公司跟医院之间也是有制约的,所以医生是不能开太多药,否则以后保险公司就不报销。

 

美国的医疗支付以商业保险为主,除非是穷人,或者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人,由政府负责医疗费用报销。一般的医疗支付是商业保险公司和医院有合约,因此双方相互制约,共同谈判价格,设计报销比例及一些疾病的诊疗服务,通过保险公司来的病人就会比自费病人便宜。保险公司给医院付钱,付完钱以后,保险公司会把帐单寄给病人和医院,然后到有关的公司,保险公司支付多少,病人再需要支付多少,明确告诉双方。

 

病人每次做什么项目检查,也需要保险公司批准,比如,根据病人的临床情况,医生觉得病人适合做CT,那么,保险公司批了,病人才能做CT。如果病人刚做完CT,马上又做CT,这个时候必须有医生同意,医生从医疗的角度去证明有足够的理由需要做CT,保险公司才可能会批的。所以,这就杜绝了随便随意开大的检查单的可能性。

 

当然,美国病人的权益也是有严格的保障机制的。美国的医院有一个病人支持部,患者有任何不满都可以到那里去投诉。这个部门是中间立场,如果觉得病人是无理取闹,需要维护医生的利益,但如果觉得病人有理,这个部门肯定帮患者。如果患者认为这个部门处理不公,就可以找律师起诉。医生上岗需要遵守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上岗以后每年都有培训。医生不会也不敢违背规章制度。相应地,医生的工作岗位保障也较好,医院不能轻易换掉一个人,医院想要开除一个人,要有足够的理由的,不然医生可以起诉医院。

 

在医患关系上,我在美国16年,从来没听说过医生挨打,被患者杀害的新闻报道。倒是经常会有医生被告,理由是医生用药,给开的镇静药过量了,医生被起诉了,被吊销执照了。美国的患者,即使对医疗质量不满意,他也不敢打医生,因为这是违法行为。

 

http://www.fanyigongsi.net

本文关键字:医学翻译  医疗翻译  海外就医翻译  

上一篇:云南布朗族医药古籍文献翻译整理研究取得突破   下一篇:医疗翻译成为一种职业,你听说过吗

SCI论文学术翻译服务SCI论文翻译 医药翻译相关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04-2016 医药翻译网  粤ICP备12083306号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