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医学翻译也要说人话

作者:医药翻译   日期:2019-08-20   

很多人都知道笔译的三个标准:信,达,雅。但同时认为信达雅只适用于文学体裁,科技论文如医学翻译并不适用。正是因为这种误解,造成医学翻译让人有“读不下去”的感觉。


其实,信达雅三个字,适用于任何题材的翻译。所谓信,就是准确,多数人认为医学翻译做到信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所谓达,就是你要把作者的意图表达清楚,就是说翻译翻的是意思,不是词汇;所谓雅,并不是要你辞藻华丽,出口成章,而是说句子通顺流畅、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可读性强。


一个翻译,心中时时刻刻有读者,才能做到信,达,雅。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翻译要说人话。


举几个栗子01案例1ABC is a highly potent and selective inhibitor of R1 and R2 and is unique from other R inhibitors by combining potent R-trapping activity with good brain penetrance.


先看这个译文一


ABC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R1和R2的抑制剂,与其它R抑制剂相比,ABC由于强效的R捕获活性与良好的脑屏障穿透能力而显得独特。



粗粗地看,信和达似乎都做到了,也很难再雅了。其实,我认为这个连“达”都没有做到。你觉得作者是想表达这个药“显得独特”、与众不同吗?有谁会说一个药与其他同类药物相比“显得独特”呢?没有哪个中国人会这么说话。翻译绝不能见字译字,字典给不出好的翻译。根据前后文,可以看出,这句话就是想说,这个药的作用机制与别的药不同。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

译文二

ABC是R1和R2的高选择性抑制剂,通过结合有效的R捕捉活性和良好的脑屏障穿透能力,而与其他R抑制剂有所不同。




02案例2

Another R inhibitor, EFG, was evaluated in a Phase 2 study in 50 women with a known HHHH mutation.


译文一


在50名已知HHHH突变的女性患者中进行的2期研究评估了另一个R抑制剂EFG。


什么毛病?说好的竹节句呢?定语这么长,可以单独拉出来做一句话了吧。


译文二

还有一项临床2期研究,入组了50名已知具有HHHH突变的女性患者,对另一个R抑制剂EFG进行了评估。


可读性有没有好一些?我一直在说,英文是长句子多,标点少,介词多,动词少。中文是竹节句,标点多,动词多。




03案例3


To explore potential predictive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s that may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protein A expression,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tumor infiltrated lymphocyte, tumor mutation burden, an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SI-H) or 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 (dMMR) status in tumor tissue and/or blood sample with response to study treatment and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译文一

 探索潜在的预测性和预后生物标志物,可能包括但不限于A蛋白表达、基因表达特征、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肿瘤突变负荷和肿瘤组织和/或血液样本中的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功能缺陷(dMMR)状态,及其与研究治疗疗效及耐药机制之间的相关性 知HHHH突变的女性患者中进行的2期研了另一个R抑制剂EFG。


可以说这句译文的理解都不对,连“信”都没有做到。根本的原因是语法不过关。

来分析一下:首先,这不是一个句子,是一个to do结构,to explore A, B, C …… A, B, C是其宾语。那到底有哪几个宾语呢?biomarkers是一个,明眼人都看得出。that may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及后面一长串并列的名词protein A expression,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tumor infiltrated lymphocyte, tumor mutation burden, an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SI-H) or 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 (dMMR) status是修饰biomarkers的定语,后面的in tumor tissue and/or blood sample是修饰前面所有那些名词的。

到这里为止,英语基础好一点的同学都能看的明白。关键是最后这个with response to study treatment and mechanism of resistance怎么理解?

根据就近修饰原则,with这个介词一定是修饰前面的tissue and sample,with response to study treatment 大家也很容易看懂,就是对本研究的治疗有应答(这里response不建议处理成“疗效”,因为response只是efficacy的其中一方面)。

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and mechanism of resistance和study treatment是并列关系吗?换句话说,mechanism of resistance是with response to的宾语吗?根据我现有的知识储备,似乎不会有对耐药机制产生response的。那么排除这种可能,mechanism of resistance究竟是什么的宾语?纵观全句,只有一个动词,explore。

所以回到我最初的问题,explore的宾语有哪些?biomarkers 和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以下是修改后的译文二:

探索潜在的预测性和预后生物标志物(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对本试验治疗有应答的肿瘤组织和/或血液样本中的A蛋白表达、基因表达特征、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肿瘤突变负荷和肿瘤组织和/或血液样本中的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功能缺陷(dMMR)状态)及耐药机制。



本文关键字:医学翻译公司  医学翻译  医药翻译  

上一篇:选一家好的医学翻译公司   下一篇: no

SCI论文学术翻译服务SCI论文翻译 医药翻译相关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04-2016 医药翻译网  粤ICP备12083306号  安全联盟